美國財政部17日晚間發(fā)布的國際資本流動報告(TIC)顯示,6月份中國減持了251億美元的美國國債。超過3%的減持幅度,是近年來持有量最大規(guī)模的下降。
備受關注的是,6月份海外投資者實際買入美國長期國債凈額增加了907億美元,其中第二大持有國日本,增持幅度達346億美元;第三大持有國英國增加502億美元,增幅更超過30.6%。也就是說,我國的減持與多數(shù)投資方的操作相反。
專家和業(yè)內人士在接受采訪時普遍認為,這種變動是正?,F(xiàn)象,合乎利益也合乎情理。
市場普遍認為,減持直觀地反映了對美元資產貶值的擔憂。就在6月份TIC報告發(fā)布前不久,美國財政部公布了自8月12日起的一周內國債發(fā)售計劃,750億美元的規(guī)模又創(chuàng)下新的紀錄。美國國債大規(guī)模增發(fā),伴隨著對收益率要求的不斷提高,數(shù)據顯示,整個二季度美國中長期國債收益率已經上漲近15%。“節(jié)節(jié)高升”的利率意味著債券本身的吸引力越來越小,市場對美國國債越來越缺乏信心。
社科院副院長李揚介紹說,面對美國國債隨著美元貶值可能帶來的資產縮水,減持反映了管理部門及時采取措施,改變了外匯儲備期限和結構。在操作上,傾向于購買較能反映美聯(lián)儲長期低息政策的短期票據,同時適當售出價格上升的未清償長期國債,從而很大程度上防范了美元利率變動給我國外匯儲備帶來的減值風險。
此外,李揚認為,對美國國債的減持并不意味著我國持有美元資產總體規(guī)模的下降。今年以來,美國的金融市場逐漸回暖,出現(xiàn)了股權類資產和私人部門債券價格上揚的趨勢。管理部門有可能在減持美國國債的同時,增持了那些復蘇前景比較明朗的公司股票、債券和基金。
另外,專家認為,我國持有美國國債的額度與各月我國國際收支密切相關。數(shù)據顯示,6月我國進出口差額僅82.5億美元,同比下降超過60%。國際收支順差收窄可能限制了持有美國國債的規(guī)模。
不過,由于美國TIC報告是以國別作為統(tǒng)計口徑的,并不區(qū)分持有者身份,所以這種減持不能簡單地等同于我國外匯儲備對美國國債進行了官方的減持。而我國外匯儲備的具體持倉結構屬于國家機密,不對外公布也符合國際慣例。因為,如果這種信息對外披露,其他資本就可以通過“搭便車”獲利,抬高了我國儲備運營成本;甚至一些惡意資本還會建立與之相反的操作頭寸,使儲備受到損失;“熱錢”也容易通過對數(shù)據的分析找到可乘之機。
金融專家譚雅玲認為,國際投資市場中,以自己的實際出發(fā),適應市場變化就是最好的經營策略,不能以別國持有量的增減來判斷我國投資的得失。我國是最大的外匯儲備擁有國,也是美國國債最大的持有者,我國的一舉一動在國際市場上都高度敏感,此番出現(xiàn)的投資方向不一致,反而或能證明我國儲備經營運作能力的提高。
譚雅玲介紹說,從外部經濟環(huán)境來看,上半年,美元價格波動無常,各種資產價格面臨著極大的不確定性,和各國一樣,我國的投資判斷也是相機抉擇。從內部因素看,企業(yè)用匯量有所增加,外匯占款處于高位,這些都有可能是促成外儲結構變化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