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金融時報網19日發(fā)表社評指出,由于政策、電池技術進步及公眾觀念轉變,汽車制造商正競相開發(fā)自動駕駛汽車和電動汽車,汽車業(yè)瀕臨一個拐點。
在法蘭克福車展的巨大展廳里,衣著暴露的車模已顯得有些過時。而今年車展更會觸動老式汽油車擁躉們的懷舊情懷。一些展出的車型不見了方向盤。更多的展車沒有了傳統(tǒng)發(fā)動機——這預示著隨著汽車制造商們競相開發(fā)自動駕駛汽車和電動汽車,一場“軍備競賽”已上演。
這一轉變速度驚人。就在幾年前,那些汽車制造巨頭雖已開始談論電氣化,但一般只會推出一兩個車型。如今,雷諾-日產計劃生產12款純電動車;梅賽德斯將在2022年前推出旗下全系車型的電動版本。全球最大的汽車制造商大眾表示,會在2025年前推出50款純電動車型,并在2030年前實現(xiàn)旗下300款車型的電動化。
這讓人們真的感到汽車業(yè)正瀕臨一個拐點。在一定程度上這是由電池技術的進步及公眾觀念的轉變帶來的:對電動汽車的需求正在增加。但真正的推動力量是政策。歐洲的監(jiān)管機構以往安于制定環(huán)境標準,讓制造商們決定如何達標。自從爆出了排放欺詐丑聞,他們理所當然會加強規(guī)范。
英國和法國提出在2040年前逐步停售汽油和柴油汽車。市長們的行動要快得多:巴黎、斯圖加特和馬德里等城市將在2025年前禁止柴油汽車。這正促使消費者們的行為發(fā)生一個迅速的轉變:很少有人會冒險買一輛在十年之內使用有可能受限的車。中國當局正在考慮是否實施類似的限制:如果他們也出臺了限制措施,可能很長一段時間內混合動力汽車的數量仍會比純電動車型多,但無論是亞洲還是歐洲市場,汽油和柴油汽車都幾乎不再有未來可言。
這一巨變帶來了不少挑戰(zhàn),從需要設立充電基礎設施,到管理對電力系統(tǒng)的新需求等問題。此外,電動汽車的清潔程度當然完全取決于電力的來源。然而,對汽車行業(yè)的高管們來說,有一個更加迫切的問題:他們還能不能繼續(xù)賺錢?
汽車制造商們的利潤已經非常薄。轉向生產電動汽車將進一步削弱其盈利能力,因為他們將——至少在最初階段——面臨較高的零部件成本和較低的銷量,同時又要在研發(fā)上投入大量資金。
隨著電池成本的降低,這一點應該會逐漸好轉——即使這種改進并不如可再生資源那樣顯著。更大的挑戰(zhàn)是電動汽車可能從根本上改變汽車制造商的商業(yè)模式。目前,制造商們控制著設計、品牌以及生產中最重要的方方面面。未來,汽車價值的50%可能在于電力系統(tǒng)和電子設備,而不是機械系統(tǒng)。
對于像德爾福這樣的供應商來說,這是一個巨大的機遇。德爾福希望賣出數百萬臺用于混合動力汽車的小型電動機。此外,那些能夠提供必要軟件服務的消費電子企業(yè)也同樣面臨機遇。
如果這一轉變讓汽車制造商們叫苦,那鑒于這個行業(yè)普遍存在的缺陷導致了對柴油的禁止,他們也不值得太多同情。但這一巨變也會讓社會付出代價——倘若它一方面減少了總的就業(yè)機會,另一方面又需要員工掌握截然不同的技能。這一轉變的發(fā)生可能會比任何人預想得都快。政策制定者們必須嚴陣以待,隨機應變。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