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月18日落幕的德黑蘭核裁軍國際會議上,與會國官員和各方代表就核裁軍和不擴散核武器問題達成了12點共識。其中包括對國際裁軍與安全、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特別是核武器的持續(xù)存在,以及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等方面面臨的復雜形勢深表關注,并強調各國加倍努力破解當前核裁軍僵局的重要性,倡導核裁軍和核不擴散領域的多邊主義等。
伊朗外長穆塔基在會議閉幕式上賦予了“12點共識”較高的政治意義,認為它將為全球實現(xiàn)核裁軍和不擴散核武器這一崇高目標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穆塔基的高度評價,緣于伊朗舉辦此次會議的深意。關于此,從會議的時間和主題上即可見端倪。
伊朗把會議安排在華盛頓核安全峰會結束不久以及5月份將在紐約召開的聯(lián)合國《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審查會議前夕,而且把主題定為“核能為大家,禁止核武器”,顯然希望與華盛頓核安全峰會強調核不擴散與打擊核恐怖主義的主題拉開距離,同時突出伊朗一貫堅持自己無意發(fā)展核武器,但有權和平利用核能的立場。
因此,盡管穆塔基此前曾表示伊朗無意貶低核安全峰會作用,但伊朗方面試圖通過此次會議,與美國等西方國家爭奪核問題話語權的用意仍非常明顯。如果美國及其盟友主導下月聯(lián)合國會議的話語權,伊朗面臨的國際制裁壓力可以想象。
伊朗在會議上強調,核安全領域的重點不是核恐怖主義與核擴散,而是核裁軍;認為擁有世界絕大多數(shù)核武器的美國和俄羅斯應率先進行核裁軍,而不是對《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簽約國伊朗進行制裁。
通過舉辦此次會議,伊朗實現(xiàn)了向外界宣傳本國核政策和核立場的目的,使伊朗的立場贏得了不少發(fā)展中國家代表的同情和支持,但是伊朗意圖爭奪核問題話語權的目的短期內難以實現(xiàn)。此次會議吸引了包括美、俄、中、英、法、德在內的56個國家派團參加,與會國數(shù)量超過華盛頓核安全峰會,但是不少與會國對此次會議的重視程度不夠,主要大國只派出了級別較低的官員與會。因此,雖然會議達成12點共識,但并未制訂推進核裁軍和核不擴散進程的具體措施,也沒有就核裁軍問題達成有實質內容和有約束力的協(xié)議。
目前,美國正在推動聯(lián)合國對伊朗實施新一輪經濟制裁,聯(lián)合國可能在5月舉行的《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審查會議上討論美國提出的制裁方案。伊朗目前的不利局面并無緩解,面臨國際制裁的壓力并未減輕,美伊在核問題上的激烈博弈仍將持續(xù)下去。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