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山東省印發(fā)《能源保障網建設行動計劃》,提出到2025年,開工海上風電12GW,建成8GW;到2030年,建成 35GW。相較于2022 年2月印發(fā)的《山東省可再生能源“十四五”規(guī)劃》提出的到 2025年全省海上風電力爭開工 10GW、投運5GW目標有所提高。根據我們的不完全統(tǒng)計,2022年1-6月份風機公開招標容量超過57GW,已經超過去年全年的招標量,預計全年的招標量有望超過80GW。
2022H2風電需求有望顯著復蘇
2022年1-5月,國內風電新增裝機量達10.74GW(+37.9% YoY),受局部疫情導致項目審批進度延遲,以及機型升級換代的影響,實際新開工項目和風電設備交付規(guī)模低于預期,4/5 月新增裝機環(huán)比分別回落 19.8%/36.8%。
根據產業(yè)調研,部分上游設備供應商上半年的年度出貨目標完成度僅25%左右,明顯低于往年接近40%的平均水平,風電需求處于比較明顯的淡季;下半年隨著外部不利因素逐步消除,準備工作和方案切換到位,以及風電項目收益率明顯提升,預計風電裝機有望實現明顯改善,預計2022 年國內風電新增裝機有望超50GW。
風光第二批大基地項目即將啟動
2022年5月31日,國務院發(fā)布《扎實穩(wěn)住經濟的一攬子政策措施》,提出加快推動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qū)為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抓緊啟動第二批大基地項目。
同時,國家發(fā)改委、能源局在《關于促進新時代新能源高質量發(fā)展的實施方案》中提到推動風電項目由核準制調整為備案制。這將有利于簡化風電項目開發(fā)流程,縮短風電項目開發(fā)周期,項目資源儲備、核準、開工、并網節(jié)奏有望加快。
國家能源局“千鄉(xiāng)萬村馭風計劃”明確“十四五”期間分散式風電總裝機規(guī)模達到 50GW。而受制于審批周期長、手續(xù)程序復雜等因素,截至 2020年底國內分散式風電累計裝機不足 2GW,占風電總裝機比例不足 1%。我們預計風電備案制有望在分散式領域率先實行,或將推動分散式風電裝機增長加速。
大型化升級+市場競爭,帶動風機價格和項目建設成本降至低位
在大型化趨勢和行業(yè)競爭加劇的情況下,年初以來風機投標均價已逐步降至1800-1900元/kW(-30% YoY)。風機成本大幅下降,疊加EPC及施工設備租金下降等因素,國內多數陸上風電項目單位投資成本大幅下降,目前三北地區(qū)項目多降至5000 元/kW以內,中東部地區(qū)項目多降至6000 元/kW以內。
天順風能
業(yè)績短期承壓,工廠排產飽滿追趕丟失產能:
2022年一季度,公司生產端太倉、鄄城、濮陽工廠,需求端物流及客戶需求均受到疫情影響。22Q1公司實現營收7.28億元,同降48%;歸母凈利潤0.33億元,同降 93%。
目前陸上塔架預計產能5月恢復正常,其中北方的包頭工廠、商都工廠、通遼工廠積極保持彈性擴產,追趕1-4月由于疫情丟失的產能,陸上塔架目前在手訂單80萬噸,各工廠排產飽滿。
葉片產能快速擴張,客戶拓展取得較大突破:
2022年公司擁有合計 25 條以上超大型葉片(90 米+)產線,規(guī)劃年產能達到 2000 套(10GW 以上)。此外,機組大型化趨勢下大長度葉片快速迭代,公司葉片模具在手訂單再創(chuàng)歷史新高。
2022Q1,公司積極開展與主機廠的合作并取得較大突破,成為遠景出口市場的葉片首選供應商,以常熟工廠作為出口越南和印度的葉片基地,在手訂單飽滿;在中原地區(qū)加深了與運達股份的合作,同時積極開拓三北市場新客戶。
在葉片產能整體供大于求的背景下,公司通過加強與主機廠的合作,有望進一步帶動公司葉片的銷量,提升市占率。
運達股份
訂單充沛,產品豐富,結構優(yōu)化:
近五年,公司風電整機銷售的營收占比保持在97%左右。受益于風電搶裝的市場形勢和公司產品較好的市場聲譽,2021 年公司實現營業(yè)收入160.41億元,同比增長 39.75%;實現歸母凈利潤4.90億元,同比增長183.13%;
公司期內實現對外銷售容量為5464,9MW,同比上升50.62%;對應1785臺風機,平均單機容量為3.06MW,相比2020年銷售平均單機容量2.62MW 提升了17%;其中4MW以上風機總容量為708MW,占比13%,而2020年4MW 以上風機銷售量為0。
公司期內新增訂單為12797.6MW,同比大漲61%,其中4MW以上風機占比約為55%,6MW以上風機占比約10%。公司期內銷售容量和新增訂單容量均大幅增長,產品結構呈現單機大型化趨勢,與市場需求一致,且新增訂單產品結構更優(yōu)。
單機大型化降本顯著,盈利能力提升可持續(xù):
公司期內制造產品容量為7105.5MW,對應直接材料成本為120.78億,平均直接材料成本為1699.8元/KW,同比2020年的 2311.2元/KW下降 26%。
結合公司新增訂單大幅增長,以及產品結構不斷改善,發(fā)現訂單的增長可以增強公司的供應鏈管理和議價能力,而單機大型化可以顯著降低單位千瓦的直接材料成本。隨著新增訂單逐漸轉化為銷售訂單,我們預計公司2022年度仍將保持較好的盈利能力。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