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財政部和住房城鄉(xiāng)建設部發(fā)布了《關于進一步推進公共建筑節(jié)能工作的通知》,要求避免建筑物外形片面追求“新、奇、特”。新建大型公共建筑建成后必須經建筑能效專項測評,凡達不到工程建設節(jié)能強制性標準的,有關部門不得辦理竣工驗收備案手續(xù)。同時,兩部委還要求各地研究制定各類型公共建筑的能耗限額標準,并對公共建筑實行用能限額管理,對超限額用能的建筑,將采取增加用能成本或強制改造措施。
建筑最重要的是它的實用性,漂亮的外形則是一件錦上添花的事情,但“花”得花錢來買,這就增加了造價。這樣一想,再看這個通知,便理解財政部為什么摻和這事兒它得為公共建筑“埋單”。同樣的預算下,過度向“新、奇、特”傾斜,可能就忽略了實用和安全,是“連垃圾都不如的定時炸彈”。專家說,有可以既“新、奇、特”又安全的方案,但前提是“砸錢”。這錢砸的都是納稅人的。除此之外,后期投入也可能被拉高,比如片面設計大幕墻,會導致空調能耗居高不下。
想漂亮并不是錯,畢竟一個城市若都是火柴盒似的建筑,顯得也忒乏味了點,但若“美不到點兒上”,落得個東施效顰、邯鄲學步,花錢買來罵聲一片,也真夠鬧心的。近些年,引起爭議的建筑很多,從央視的“大褲衩”到成都“奢華”的“花瓣”結構行政中心,從奧運會場館“鳥巢”到被稱為“東方之冠”的上海世博會中國館,都牽涉其中。
建筑從未如此吸引過公眾的眼球,今年,眾多建筑學家、文化學者在近十幾年的建筑中選出了“中國十大丑陋建筑”,入選者大多是公共建筑。那次評選的標準是:建筑使用功能極不合理;與自然條件和周邊環(huán)境極不協(xié)調;抄襲、模仿的下意識建筑;崇洋、仿古的怪胎;東西拼湊的大雜燴;生搬硬套的仿生丑態(tài);拙劣的象征、隱喻;低俗的數(shù)字化變異體態(tài);明知不可為而刻意張揚。當眾多的非專業(yè)反對者以“丟臉”“魔幻現(xiàn)實主義宮殿”“外星人的住所”“災難性”這樣的詞匯來形容“新、奇、特”建筑,并以“群魔亂舞”作為總概括時,“十大丑陋建筑”的評選標準,從相對專業(yè)的角度點出了這些建筑之傷。
既費錢又挨罵,但“標新立異”者還是前仆后繼,工程建設節(jié)能強制性標準一再被忽略。但愿此通知能成為孫猴子頭上的“緊箍兒”,你變化可以,但別出圈。至于圈子的邊界在哪兒,回去看規(guī)定,別還不會基礎的小法術,就想學孫猴子七十二變。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